我對自閉娃語言、理解及社交這三項能力的認識
語言可以促進理解力的提升,但理解的外延一定比語言大得多。判斷孩子是否理解,是要綜合孩子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來全面考量。同時,理解又居于語言和社交之間,是承接語言與社交的紐帶。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孩子一旦被診斷為自閉癥,父母經(jīng)常問的一句話就是“我孩子的自閉癥能治好嗎?”其實,自閉癥治愈的問題在醫(yī)學界任然是個謎。對于自閉癥,只能采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方法。
自閉癥并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天生的,而是父母從小潛移默化的行為給孩子造成的影響,沒有激發(fā)他們交流的潛力,那么這樣說來,自閉癥也是可能治愈的,而不是終身不治的。下面一起了解自閉癥可能是后天形成的
語言可以促進理解力的提升,但理解的外延一定比語言大得多。判斷孩子是否理解,是要綜合孩子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來全面考量。同時,理解又居于語言和社交之間,是承接語言與社交的紐帶。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疼痛感給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護優(yōu)勢,它對潛在的生物傷害發(fā)出警報。而不能感知疼痛首先會使得個體要忍受許多傷害,更會引起對環(huán)境的極度適應不良,因為對疼痛不敏感的人不知道應該實施多大的力量去完成看似簡單的肌肉活動。
語言習得的理論有這樣幾種假說。早期學者認為語言習得的前提是要有輸入?;谶@個觀點,我們大量地跟孩子說話,為孩子讀兒歌、講故事等等正是增加語言輸入的機會。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有陣子出門,她一定要走到離家不遠的一間花店去摸一摸門口的一個小雕塑。好幾次當我們騎著車帶她經(jīng)過那里,她都會不顧一切跳下車直奔雕塑而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況下,引發(fā)孩子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或許是好幾個因素的疊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前兩天老二低燒。練字的時候,我們把她寫錯筆劃的字擦掉,她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就比平時嚴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