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患網癮綜合癥的原因
1.家庭系統缺少支持。
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不暢。青少年學生的社會化逐漸變化,思維活躍的青少年了解最新的互聯網知識技術,其家長的網絡知識和技術素養(yǎng)卻不高,使家長的權威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阻礙了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心理溝通和情感交流,導致青少年通過網絡尋求情感支持。
2.心理發(fā)展不平衡等使青少年感到痛苦而迷茫。
當青少年無法獲得相應知識,解決青春期困惑時,青少年就會通過網絡這一途徑去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3.社會壓力。
社會對青少年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升學、就業(yè)、家長期望、榜樣等都給他們帶來很大壓力,危機意識、生存意識明顯增強。但社會、家長和學校都不能幫助他們調整心態(tài),有效緩解和釋放種種壓力,他們就會通過網絡逃避問題、轉移壓力。
4.網絡監(jiān)管不力。
雖然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管理辦法》,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未成年人借成年人的身份證不經過認證就可以去正常上網,甚至網吧還提供身份證號。有關部門對網吧和網絡的嚴查、處罰力度不到位等,黑網吧引誘青少年出入網吧上網,危害著青少年身心健康。
5.青少年個體原因。
網絡成癮青少年自我封閉,親社會行為少,對很多事情都缺乏興趣,情緒低落,缺乏追求和抱負,希望他人接納和認可,但又害怕被拒絕。常常以“退縮”、“逃避”、“自責”、“幻想”等不成熟的方式應付困難和挫折。
青少年患網癮綜合癥的表現
1.認知能力弱化。
人的認知實際上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本質屬性的反應,電腦游戲成癮者由于長期依賴視覺形象思維,導致邏輯思維的能力弱化;由于沉溺于電腦游戲,缺乏對文化知識的興趣和動機,對實現生活產生疏遠感,對學習材料和現實生活的感知記憶的心理導致以感知、記憶為核心的觀察能力減退。
2.注意的心理品質發(fā)生障礙。
電腦游戲成癮者對電腦游戲的迷戀實際上是發(fā)生心理障礙的表現,是其心理活動的畸形指向的集中,也是其童年幻想的表現形式。這種在心理活動的畸形指向和集中意味著游戲成癮者的注意的轉移品質出現障礙,難以控制對玩電腦游戲的強烈沖動,這種沖動難以轉移到從事其他活動上。
3.情緒消極。
青少年電腦游戲成癮者在游戲在中可以得到各種成功的體驗,如一位大學生電腦游戲成癮者說,在攻略游戲中占領、武官去捉住,砍死強盜感到十分振奮,而回到現實生活中自己什么也不是,面對壓力感到十分痛苦。
4.個性發(fā)生變異。
通過對電腦游戲成癮的青少年及其老師和家長的調查訪問,沉溺于電腦游戲的學生個性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變得內向,孤僻,軟弱,自卑,消沉,懦弱。同時玩電腦游戲的經濟花費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進一步導致內疚和自責。此外,電腦游戲成癮的行為成為行為綜合癥,也可以引發(fā)青少年的品行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或精神分裂癥前驅階段,這些精神疾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我人格的力量發(fā)育不良或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