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一對異卵雙胞胎,因為剖腹產(chǎn),老大比老二早出生一分鐘。就這一分鐘的時間差,老大便成為姐姐。老二是個非常典型的自閉癥孩子,程度不高,所以我們的家庭教育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實施兩套系統(tǒng),而我們的心力則更多花費在老二身上。我想,像我們這樣同時擁有正常孩子和特殊兒童,并且兩個孩子的年齡差距不大的家庭也許不少,結合我自己家庭教育的體會,我認為,自閉癥家庭在教育正常孩子方面或許存在這樣幾個誤區(qū):
一、忽視正常孩子,導致正常孩子缺少足夠關愛
我們把太多精力放在特殊兒童身上,可以說眼光始終不由自主地圍繞著他們打轉轉,時時刻刻都會在頭腦中設計思考該用什么辦法去解決孩子的各種問題。捫心自問,我們或許的確比較少關注正常孩子。對比特殊兒童,正常孩子心智發(fā)育完備,情感豐沛,難免感受到冷落,得不到他們認為的足夠關愛。
我有專門看過一些正常孩子成年后回憶他們的童年經(jīng)歷,那些出現(xiàn)心理問題最多的孩子,他們的童年普遍可以用兩個字概括“缺愛”。缺愛會給孩子成年后建立人際關系造成決定性的影響,比方與父母的交流僅止于表面;不喜歡群體活動;不知道如何應對其他人表示的好感;不習慣求助;羞于表達感情,很難與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系等等。都說原生家庭影響人格,在童年時期經(jīng)歷過一些強烈的感受和特殊經(jīng)歷,往往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
二、要求正常孩子謙讓特殊兒童
在我們家,當兩個孩子發(fā)生沖突,除非碰到老二的“高壓線”,她會豁出去奮起反擊,一般她都是受害者。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教育通常是要老大讓著妹妹,有時候看著老大滿眼的委屈和不解,內(nèi)心隱痛。其實,正常孩子頻繁的謙讓會讓他們多少感受到傷害,其結果會導致正常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會為了愛卑躬屈膝,他們還會隱藏自己的感受,條件反射地先考慮對方的需求等等。長此以往會讓正常孩子不相信有無條件的真實的愛,習慣自己去愛別人,而當別人愛自己的時候就會誠惶誠恐。總之,孩子越懂事就越證明受到的疼愛太少。
孩子們生活在優(yōu)勝劣汰的社會中,社會永遠奉行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即便是特殊群體也一樣必須面對殘酷的競爭。競爭最不講溫情。正常孩子過度的謙讓既會扭曲真實的愛,又會讓特殊兒童成年后對社會多少抱有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得到謙讓理所當然。當真實殘酷的競爭現(xiàn)實打碎心中幻想時,更容易引發(fā)特殊兒童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因此,除非原則問題,盡量讓孩子們自由競爭。
三、對正常孩子過分嚴厲
因為正常孩子和特殊兒童在認知程度上的巨大差異,會導致我們不由自主地提高對正常孩子的要求。我會經(jīng)常認為老大就應該明白道理,就應該會自己解題,就應該能獨自面對并自己解決困難。當她表現(xiàn)短路或是沒有達到我的心理預期時,我對孩子的態(tài)度就會不由自主地變得急躁和嚴厲,但往往嚴厲過后又是長長的愧疚。老大不過是個幾歲孩子,她的智力水平、社會經(jīng)驗和道德規(guī)范都還處于啟蒙階段,嚴厲是一種最沒有策略的教育方式,除了讓孩子惶恐不安,很難說能起到多少教化作用。
有專家提出好母親其實就是三個字“靜、弱、慈”。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要不露聲色,這叫“靜”;母親在孩子面前要示弱,要托舉起孩子,讓孩子占上風,這叫“弱”;不在孩子面前叫喊、不繃著臉訓斥、不指手畫腳,這叫“慈”。情緒是孩子面臨的一大難題,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都不是因為孩子的智力,而是負面情緒造成的,作為家長的我們有沒有促成正常孩子負面情緒的滋生和蔓延,這是值得反思的一個問題。
有時候我會暗自心疼老大,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有一個這樣的妹妹,不知道會對她未來的人生之路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但愿她能夠心態(tài)積極健康,正確面對上天帶給她的考驗。同時,也借這篇文章進行自我反省,敦促自己既要努力做一個特殊兒童的好媽媽,也要努力成為一個正常孩子的好母親。
楊絳說過,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會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就好比香料,搗得越細碎,香得越濃烈。
努力做一塊好香料吧,上天不輕易把這樣的機會送給其他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