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不放棄萬分之一的治愈率
陳強強是被曹繼華放在心尖尖上疼大的。安靜,是曹繼華在說起兒子時用得最多的詞匯。“強強不發(fā)脾氣,不會打人,他就會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翻書、聽歌,一坐就是一整天。”陳強強1歲左右被確診為自閉癥時,新手媽媽曹繼華還懵懵的,不知道自閉癥是什么,但她牢牢記住了醫(yī)生的話,1萬個患者能治好1個,記住了萬分之一治愈率中的那個“一”。
這個“一”成為了她接下來19年的希望。陳強強兩歲時,曹繼華和丈夫定居成都,之后近20載的時間里,她帶著兒子跑遍了成都所有的醫(yī)院。上康復(fù)學(xué)校、定期針灸、每日吃藥、甚至開顱手術(shù)……
她告訴記者,從小帶著孩子出去,都會碰見嫌棄和打量的眼神,但她更感恩自己所在的這座城市,在成都她遇見的好人更多。
“有個醫(yī)生,在強強做開顱手術(shù)時免費幫了我們好多忙,還有個老中醫(yī),從小給強強針灸,都把他當做自己的小孫子了。”曹繼華回憶道,如果強強自己去了書店,店員一定會幫著照看直到她去接;盡管后來陳強強沒有進入正常的小學(xué)就讀,但一位幼兒園副院長堅持說,什么樣的孩子都應(yīng)該教,要幫幫強強,這句話讓這位母親感恩至今。
“現(xiàn)在強強丟了,好多人都幫著我在網(wǎng)上發(fā)帖子。”
教育自學(xué)教兒子 帶他賣土豆學(xué)生存
陳強強6歲半終于含含糊糊喊出“媽媽”時,“我覺得自己的天都亮了。”
強強從小沒有進入學(xué)校就讀,中學(xué)畢業(yè)的曹繼華拿起課本,自己邊學(xué)邊教。那些年月里,她隨身帶著書本和筆,帶兒子走遍了成都市區(qū)和周邊的所有景點。“強強特別聰明,《唐詩300首》倒背如流。”講到這里,這位母親的語氣中滿是驕傲。她教陳強強用電腦,他十幾分鐘就學(xué)會了一個一個按鍵打字。
陳強強18歲時,曹繼華開始帶著他賣土豆,她的想法很簡單,讓兒子多和人接觸,最好有個生存之道。讓她驚喜的是,她覺得陳強強真的在一天天變好。
每天10點左右,曹繼華帶著他上街買菜,然后為下午擺攤的食材做準備,整個過程,母子的交流越來越多。曹繼華說,開始賣土豆后,她說累時,兒子會主動過來幫忙提東西,洗菜削土豆時會有“媽媽,你看”“媽媽,削好了”的言語交流,這些都讓曹繼華驚喜不已。
“他開始對外界有了反應(yīng),如果沒有走失,到現(xiàn)在說不定能說得更多了。”曹繼華嘆氣道。
尋找街頭喂流浪少年 希望有人這樣對待她的強強
因為陳強強是在公交車站臺上走失的,曹繼華和丈夫沿著所有途經(jīng)該站的公交車線路找過,以前帶孩子去過的每一個地方也都去過。
“有自閉癥,不能主動說話,問話時像鸚鵡。”尋人啟事上,曹繼華將兒子的特點仔細列出。有人曾經(jīng)在太升南路,見到過類似的男孩,上去問他“你需不需要救助。”男孩也說,“你需不需要救助”。“這肯定是我的強強。”接下來一周時間,曹繼華和丈夫在太升南路到順城大街方向找了無數(shù)個來回。也有人提供的線索有誤,好幾次,曹繼華滿懷期待趕過去看見的都不是自己的兒子。
“有個男孩睡在路邊,被凍僵了,我就買了蛋糕,碾碎了一點點喂他,最后叫來110送到救助站去了。”曹繼華說,“我?guī)瓦^兩個這樣的孩子,給他吃的,然后送到警察那里,我只希望也有人能這么對我的強強。”
陳強強的妹妹文文,今年剛考進重點中學(xué),在知道哥哥走失后,小姑娘暈倒在學(xué)校。
曹繼華還在尋找。在這位母親心中,最美的畫面是能帶著兒子去接女兒放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