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運動不協(xié)調 應該做什么檢查
1.感覺性共濟失調:共濟失調在睜眼時減輕,閉目時加劇,伴有位置覺,震動覺減低或消失。因深感覺障礙下肢重而多見,故站立不穩(wěn)和步態(tài)不穩(wěn)為主要表現(xiàn)。患者夜間行路困難,洗臉時軀體容易向臉盆方向傾倒(洗臉盆征陽性)。行走時雙目注視地面舉足過高,步距寬大,踏地過重,狀如跨閾,故稱跨閾步態(tài)。閉目難立征陽性,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不正確。
2.小腦性共濟失調:小腦及其傳入傳出纖維病變都可引起共濟失調,特點是既有軀干的平衡障礙而致站立不穩(wěn),也有肢體的共濟失調而辨距不良、輪替運動障礙、協(xié)調不能、運動起始及終止延遲或連續(xù)性障礙。
小腦性共濟失調不受睜眼、閉目或照明度影響,不伴感覺障礙,有眼球震顫、構音障礙、訥吃和特殊小腦步態(tài),即行走時兩足分開,步距大小不一,步 態(tài)蹣跚不穩(wěn)易傾倒。指鼻試驗時共濟失調極為明顯,可見上肢呈弧形擺動與意向性震顫,并有肌張力減低或消失、關節(jié)運動過度、快復動作障礙、肌肉反跳現(xiàn)象。
3.前庭性共濟失調:因前庭系統(tǒng)損害引起,以平衡障礙為主。特征為靜止與運動時均出現(xiàn)平衡障礙。與小腦性共濟失調有相同點,如站立時兩足基底寬、身體不穩(wěn)、向側方或后方傾倒、步行時偏斜等。但一般都有明顯眩暈、眼震和前庭功能試驗異常等可資鑒別。
4.遺傳性共濟失調: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慢性疾病,病因不明,大多有家族史,常染色體隱性或顯性遺傳,偶為伴性遺傳。病理變化以脊髓、小腦、腦干變性為主,周圍神經(jīng)、視神經(jīng)、大腦和小腦等也可受累。臨床以共濟失調、辨距不良為主要表現(xiàn)。
肢體運動不協(xié)調專家解答疑難 更多>>
暫無相關專家答疑!
肢體運動不協(xié)調可能患的疾病更多>>
- 小兒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Ⅰ型綜合征
-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 小兒遺傳性共濟失調
- 小兒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綜合征
- 小兒常染色體隱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最常用的藥物]
[看病掛什么科]
[最常用的藥物]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心電圖 、 腦脊液(Kahn)氏沉淀試驗 、 全血糖化Hb 、 新生兒體格檢查
[最常用的藥物]
肢體運動不協(xié)調對癥藥品更多>>
暫無相關藥品!
您最近瀏覽過的癥狀
癥狀庫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病:
患者關注排行榜
肢體運動不協(xié)調最新文章
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