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癥一直以來都是很熱門的話題,個人認為,之所以熱門,是因為耳石癥會引起強烈的眩暈,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真的是痛不欲生的感覺?。Mǔ;颊邥J為癥狀越強烈病情越嚴重,因此會誤認為耳石癥是絕癥。然而事實上耳石癥并非絕癥,從病理上來說耳石癥的病因是耳石“待錯了地方”,通過復位讓耳石“回到原來的地方”,強烈的眩暈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因此,耳石癥相對來說算是較易解決的問題。
一、耳石是什么?
先來回顧一下前庭解剖中的耳石,耳石是存在于內耳前庭中囊斑上的碳酸鹽晶體(不是“耳屎”,“耳屎”學名耵聹,在外耳道里),大小3μm×5μm×5μm(非常非常小,可以理解為一堆細沙),其作用是增加耳石膜的質量,以便更加敏感的感受人體頭部的線性加速度。耳石是人體正常結構的一部分,但如果耳石從囊斑上脫落,滑落至半規(guī)管中,就會引起強烈的眩暈。從解剖上看,一般情況下耳石多數(shù)是從橢圓囊脫落,更易滑落至水平半規(guī)管和后半規(guī)管,而不易滑落至上半規(guī)管,因為上半規(guī)管的管在上、開口向下,日常生活中人體直立時間較長,因此即便有耳石滑落至上半規(guī)管,也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由上半規(guī)管重新回到橢圓囊中;而后半規(guī)管的管在下、開口向上,人體直立時在重力作用下,耳石若滑落至后半規(guī)管則會穩(wěn)定的處于管的底部,不易重新回橢圓囊中。這也和各半規(guī)管的發(fā)病率相符,相關研究表明,后半規(guī)管發(fā)病率最高,占所有耳石癥的85%-95%,水平半規(guī)管約占5%-10%,而上半規(guī)管或累計多個半規(guī)管的耳石癥較為少見。
二、為什么耳石滑落至半規(guī)管中就會引起強烈眩暈?
在囊斑中,耳石膜需要借助耳石的幫助增加自身質量(即慣性),以便更敏感的感受線性加速度,在耳石膜和伸入其中的毛細胞之間形成剪切力,興奮毛細胞;而在半規(guī)管中,隨頭部運動,內淋巴自身的流動速度就足以推動壺腹嵴使毛細胞興奮,不需要再借助其他手段加大內淋巴流動的速度了。如果耳石由囊斑滑落至半規(guī)管中,耳石的存在就會加劇內淋巴的流動,使得低強度的頭部運動就可以產生極大的內淋巴流動速度,進而使毛細胞產生過大的興奮。這就好比正常情況下,你原地轉十圈才會覺得天旋地轉,而現(xiàn)在如果耳石在半規(guī)管中,你微微轉頭這樣一個動作,就相當于原地轉十圈的效果!
大家要了解這樣一個事實,正常情況下,人體頭部轉動也會引起很微小的眼震,但這微小的眼震,我們平時是觀察不到的,因為由前庭外周感受器興奮所引起的眼震有一個特點,叫做固視抑制,即眼睛凝視一物體時,源自前庭外周的眼震的幅度會減小。我們在光線充足的環(huán)境中,這種固視抑制的機制隨時都在發(fā)生,因此正常情況下頭部轉動誘發(fā)的眼震不易觀察到(除非在黑暗環(huán)境下戴紅外成像眼罩觀察,這也是臨床檢查的手段之一)。
正常情況下,頭部轉動誘發(fā)的眼震的特點就是《前庭-眼反射》所涉及的內容,不知大家有沒有牢牢記住《前庭-眼反射》中眼外肌支配眼球運動的內容,因為耳石檢查中就是要通過肉眼或紅外成像眼罩觀察眼球運動來進行診斷的。
三、眼震
眼震就是眼球有規(guī)律的震顫運動,在《前庭-眼反射》中介紹的不同的眼球運動實際上就是眼震(只不過我們還沒有提到眼震方向)。眼震的最大特點就是有“快、慢相”,“快、慢相”可以通俗的理解為眼球運動的“快的方向”和“慢的方向”。
四、耳石檢查
耳石檢查的內容就是做一些動作來刺激各半規(guī)管,然后支配眼外肌,進而促使眼球運動,通過眼球運動來進行診斷。
耳石檢查分為翻身試驗和Dix-Hallpike試驗(Dix-Hallpike是兩個發(fā)明該測試的人的名字)。翻身試驗中,如果患者不便于翻身,可以選用轉頭這個動作來代替翻身;反之,如果患者頸部活動受限,則選用翻身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