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jié),骨骼也變得較為脆弱,特別是原本患有骨質疏松癥狀的老年人和一部分中年婦女來說,骨骼健康問題成為冬季“心頭病”,天寒地凍,尤為擔心的骨折問題隨時可能出現。那冬季該怎樣保護好骨骼呢?有哪些方式可以是“亡羊補牢”來應對幾乎無法挽救的骨質疏松問題呢?關于骨骼健康有哪些方面須是特別注意的呢?
不同年齡段的骨骼健康問題“備戰(zhàn)”
1兒童及青少年
兒童及青少年階段就要開始儲備“骨本”。從兒童、青少年時期開始,注意多食用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及乳制品、豆制品等。堅持鍛煉,多做“日光浴”,不吸煙、不酗酒,少喝咖啡、濃茶和碳酸飲料。盡可能在年輕時就將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為今后一生儲備最充足的骨量。
2中年期婦女
中年期婦女特別注意防備“骨流失”。中年以后,尤其是婦女絕經后,這時人體骨量丟失速度加快,建議每1-2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長期預防性地補充鈣和維生素D,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guī)律的體力活動,尤其是負重鍛煉、合理的膳食營養(yǎng)、不吸煙、少飲酒。
3老人
老年人須持續(xù)打防“骨折”戰(zhàn)。步入老年后,堅持適當運動,加強防摔措施,避免跌倒,如改善視力、老年體弱患者使用助步器。老年人仍應積極補充鈣和維生素D,在有足夠日照的室外多參與運動,有利于維生素D在體內合成。如已發(fā)現骨密度低下或已患有骨質疏松癥,可適當配合藥物治療,阻止骨量丟失并降低骨折風險。已發(fā)生骨折的患者應積極治療不容遲疑,因為再次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加,此時除對骨折的及時處理外,合理的康復治療和骨折后預防再次骨折的治療尤其不可忽視。
打好骨骼健康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策略
1以攻為守,宜動不易靜
患者可以選擇主動“出擊”,進行長期循序漸進的運動,這樣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運動還能促進骨細胞的活性。
2居安思危,宜早不宜遲
骨質疏松癥不是自然的生理老化表現,而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50歲以上女性尤其是絕經后婦女,最好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了解骨骼狀況,及時發(fā)現骨量減少的情況,從而盡早采取防治措施。
3多管齊下,宜中不宜寡
補鈣是防治骨質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味補鈣并不能幫助骨骼形成,有效的氨糖治療結合中醫(yī)療法才是防治關鍵。氨糖經人體吸收可以選擇性地作用于患者病變關節(jié)破損的關節(jié)軟骨及滑膜部位,修復破損,使之恢復彈性及抗壓性等正常的運動生理機能。中醫(yī)采用中藥療法來調節(jié)骨代謝,常見的有骨碎補、杜仲。骨碎補:補腎強骨,續(xù)傷止痛,用于跌撲閃挫、筋骨折傷。杜仲是我國名貴的滋補藥材。堅筋骨,治腰膝酸軟,足膝痿弱,骨關節(jié)疾病有著不同程度的調節(ji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