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久病成良醫(yī)的說法,但糖友畢竟不是專業(yè)的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有時會對糖尿病的飲食原則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如果這種錯誤的認識養(yǎng)成習慣的話,對糖友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微糖醫(yī)療團隊總結了一些糖友常見的飲食誤區(qū),并為糖友一一糾正:
吃少了血糖自然就會降下來
對待吃飯,您是否既怕又想?是否有時為了降糖,只吃一點點甚至不吃?
您可能認為少吃或不吃,血糖自然就會降下來。其實不然,身體有自我保護作用,長時間攝取不到足夠供糖食物,身體就會啟動其他升糖激素,促進肝糖原分解,因此,血糖是不會降低的。只有采取在固定的時間、進食固定的量,血糖才會保持在比較理想的范圍。
只吃素不吃葷
有的患者視葷腥如猛虎,認為這是造成自己血糖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其實這是一種偏見。不恰當地控制飲食易造成營養(yǎng)缺乏,而一味地只吃素,對身體的傷害更大,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會越來越差。正確的平衡膳食要求,每天攝入1個雞蛋、250g牛奶、50g左右的瘦肉或魚,既能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又能達到對血糖水平控制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有其他并發(fā)癥尤其是腎病的患者,飲食方案需另作調整。
無糖食品可以隨便吃
什么是無糖食品,糖尿病患者可以隨便吃而不必擔心會升高血糖嗎?
其實,無糖食品只是不含單糖或二糖,但仍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若無節(jié)制地吃,血糖水平會照高不誤。因此,即使糖尿病患者要吃,也必須先計算一天攝入的總熱量,有計劃地吃。
早餐不想吃,午餐吃個飽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若長時間不吃早餐而午餐進食過多,雖然一天攝入的總量沒變,但對身體的傷害卻變了。
因為早晨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時間,不吃早飯只吃藥會造成低血糖;不吃藥又不能控制空腹高血糖;早餐不吃,午餐超量會導致餐后血糖水平過高,造成一天之中血糖水平的高低波動。由此可見,“不吃早餐,午餐吃個飽”的做法對身體是極為不利的。
水果一律不碰
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適量食用對糖尿病人有好處。水果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謝時不必要胰島素參與,因此,糖友在血糖控制以后不必一概排斥水果。如果糖友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7毫摩爾/升之間、餐后血糖控制在6~8毫摩爾/升之間,可以在兩餐之間適當吃一些水果,也可以在正餐時和主食互換,適當減少主食的攝入量,以水果作為替代。不外,最好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水果。
只吃粗糧不吃細糧
有些糖友聽說粗糧對身體有利,就只吃粗糧、不吃細糧,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由于粗糧富含膳食纖維,能減緩機體對葡萄糖的吸取,因此攝入等量的粗糧和細糧,餐后轉化成血糖的程度有差別。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可暫時用粗糧取代細糧,但是一旦血糖得到了控制,就不能長期這樣做了。這是由于,粗糧吃得太多,很有可能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時間長了易造成營養(yǎng)不良。因此,選擇主食要做到粗細搭配。
重視藥物治療,忽視飲食運動療法
認為有病服藥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其他均無關緊要。殊不知飲食和運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方法,藥物則屬補救措施。沒有飲食治療就沒有糖尿病的理想控制;而運動可以降低血糖,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只控制主食,副食可以多吃
肉、蛋、奶制品雖含糖不高,卻富含蛋白質、脂肪,在體內可轉化為葡萄糖,多吃亦會升高血糖;堅果類(瓜子、花生、核桃、杏仁等)含糖少,成為糖尿病患者的消遣食品,不加限制地多食,也會因其油脂高、熱量大影響血糖。
清熱解毒,疏風止痛。用于風火牙痛,癥見:牙痛陣作,遇風即發(fā),受熱加重,甚則齒痛連及頭部面部;或伴有牙齦腫脹,患處紅、腫、熱、痛,得涼痛減;或伴有口渴喜涼飲,便干溲黃,舌紅或舌尖紅,苔薄黃或苔白少津,脈浮數或脈弦。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17.5清熱解毒。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癥見發(fā)熱、咳嗽、咽痛、頭痛、鼻塞、噴嚏、舌尖邊紅、苔薄黃等。
健客價: ¥19.5消腫止痛、解毒斂瘡。用于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輕型、口炎型)心脾積熱證的疼痛緩解,癥見口舌生瘡,局部疼痛、紅腫、灼熱,面紅口鼻灼干而熱,口渴欲飲,便干,尿赤黃,舌尖偏紅而干,苔黃或黃膩,脈弦數。
健客價: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