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聽力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耳朵就是窗戶的鑰匙。有的時候我們不僅需要眼睛看東西,還需要耳朵來聽聲音。那么耳朵是怎么樣聽到聲音的呢?
首先,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nèi)耳。當一個聲音傳過來時,外耳的耳廓收集聲音,經(jīng)過外耳道的傳播到達中耳,鼓膜接受外耳道聲音的振動,引起鼓膜后面錘骨、砧骨、鐙骨三塊聽小骨的振動將聲音傳到內(nèi)耳,內(nèi)耳中的聽覺感受器—耳蝸螺旋器將聲音的振動轉(zhuǎn)換成神經(jīng)沖動到達大腦聽覺中樞,大腦聽覺中樞對此進行分析、加工、整合、處理,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聽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聽力”。
正常的聽力可以讓我們聽到美妙的音樂
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
健康的年輕人,可以聽到的頻率范圍為20—20000Hz。
隨著年齡增長,聽到的頻率范圍越來越窄。
28歲時,22——17000赫茲。
40歲時,25——14000赫茲。
60歲時,35——11000赫茲。
如果聽力受損了,就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僅帶給自己困擾,還會造成他人的困擾。
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自己的聽力是否正常呢?
首先我們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在家里進行自測。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聽力自測法
在長于6m以上的安靜環(huán)境中進行,地面劃出距離標志,患者立于距檢查者6m處,但身體不能距墻壁太近,以免產(chǎn)生聲音干擾。
受檢耳朝向檢查者,另一耳用油棉球或手指堵塞并閉眼,以免看到檢查者的口唇動作影響檢查的準確性,檢查者發(fā)出1~2個音節(jié)的詞匯,如蘋果,牛奶、老師等;囑患者重復說出聽得詞匯,應注意每次發(fā)音力量應一致,詞匯通俗易懂,高低音相互并用,發(fā)音準確、清晰。
正常者耳語可在6m距離處聽到;
如縮短至4m,表示輕度耳聾,
1m為中度耳聾,
短于1m者則為重度甚至是完全性耳聾。
怎么樣,這個方法是不是簡單、有效?如果你想要準確的得知自己的聽力情況,那么就來醫(yī)院做一下聽力檢查吧。
首先,醫(yī)生都會用電耳鏡看一下耳朵。電耳鏡不僅僅是可以看外耳道是否有耵聹阻塞(俗稱耳屎),還可以看外耳道是否有紅腫。
其次,要查看鼓膜是否完整。如果醫(yī)生用電耳鏡看了你的耳朵說沒有問題,恭喜你,你通過了第一關。
接下來,需要做的檢查就是“純音測聽”。檢查醫(yī)生會帶你進一個隔聲室,告訴你測試的規(guī)則:等一下會給你戴一個耳機,耳機里會有嘀嘀嘟嘟的聲音,聽到聲音要舉手,很小的聲音聽到就要馬上舉手,沒有聲音就把手放下。通過測試,可以明確我們的聽力情況。
做完了聽力檢查,醫(yī)生會根據(jù)你的反應把你的聽力標在一個圖上,就是所謂的聽力圖.
通過聽力圖,除了可以了解自己聽力是否正常外;如果存在耳聾的話,還可以進一步明確自己耳聾的程度和性質(zhì)。標準的聽力圖橫坐標表示頻率,單位為Hz??v坐標表示最小能聽到的聲音(這也就是為什么醫(yī)生在做檢查時要求病人聽到很小的聲音就要舉手的原因),即聽閾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