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夜宵增加糖尿病和心臟病風險
另外,睡眠被剝奪時會產(chǎn)生體重和代謝方面的負面影響,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夜間進食。這些早期發(fā)現(xiàn),搭建了一個正常時間點吃飯有益健康的全方位構(gòu)象。
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延遲進食與正常時間進食對代謝結(jié)果的影響關(guān)系。他們讓9位身體健康、體重正常的成年人8周內(nèi)在白天正常時間進食,包括一日三餐和兩頓加餐,都在上午8點到晚上7點之間進行。接下來,這組人連續(xù)8周進入延遲進食模式,吃三頓飯和兩頓加餐,進食時間從中午12點到晚上11點。
兩組試驗間有兩個星期的暫停,以消減試驗結(jié)果的“慣性”。而且志愿者的睡眠模式是一致的,都是從晚上11點睡到上午9點,這樣可以消除睡眠不足對肥胖的影響。
研究人員測量了受試者體重、代謝和消耗能量的變化,并且確保在下一組試驗開始之前,所有的狀況都恢復到基線水平。
研究發(fā)現(xiàn),延遲進食與白天正常時間進食相比,受試者的體重增加。體重增加的原因是身體脂肪代謝的速度降低,即脂肪分解,生成能量的速度降低。試驗表明,延遲進食導致受試者消耗的脂肪減少。研究還發(fā)現(xiàn),延遲進食導致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被儲存,從而導致體重增加,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升高。實際上,延遲進食不僅導致胰島素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也會增加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水平。
為什么吃飯?zhí)硌茄撸?/strong>
研究發(fā)現(xiàn),正常時間進食可以產(chǎn)生激素變化,讓飽的感覺更持久,從而避免吃太多。對于正常時間進食的人來說,刺激食欲的生長激素在白天早些時候就達到了高峰。同時,產(chǎn)生飽腹感的瘦素會在稍晚一些達到高峰,讓受試者接收吃過了的暗示,使飽腹感更持久。
這也表明了吃得早可能有助于防止夜晚和凌晨暴飲暴食,分析了飯點對健康的影響,飯點同時也控制著睡眠—覺醒周期,運動和營養(yǎng)素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