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是怎樣引起的
常見原因
經(jīng)咽鼓管的方向引起的感染,而且多見于嬰幼兒時期。由于嬰兒的咽鼓管短而相對粗大,管也較直,鼻分泌物、奶汁等易經(jīng)咽鼓管流入或嗆入中耳而發(fā)生急性中耳炎。中耳化膿后,膿液腐蝕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間接原因
主要是外界大氣壓力突然急劇變化。平時打耳光也可擊傷鼓膜而穿孔。坐飛機時由于咽鼓管不通飛機降落時外耳道壓力急劇變化亦可壓破膜引起穿孔,如中耳腔內(nèi)氣壓突然急劇上升,也會發(fā)生鼓膜內(nèi)外氣壓不平衡,如用力擤鼻涕,致使中耳內(nèi)氣壓自內(nèi)向外猛烈突然沖擊鼓膜,可使鼓膜穿孔。
受耳部疾病影響
良性中耳炎久治不愈,化膿性急性乳突炎等炎癥性耳病的刺激,繼發(fā)感染。
鼓膜穿孔要保持耳朵干燥
一般情況下,打噴嚏難以控制,鼓膜很薄的人,如果氣流很大,憋噴嚏會有可能造成鼓膜穿孔。
臨床上造成鼓膜穿孔最常見的原因還是中耳炎引起的中耳發(fā)炎、流膿,進而導致鼓膜穿孔。比如游泳扎猛子嗆了水,讓細菌從鼻子進入耳朵,就可能引起中耳炎。此外,打耳光、挖耳朵等外傷也是導致鼓膜穿孔常見的原因。一旦鼓膜穿孔會表現(xiàn)為耳痛、耳鳴,聽力下降,嚴重的還會眩暈。
打噴嚏造成鼓膜穿孔就屬于外傷性的鼓膜穿孔。鼓膜穿孔要保持耳朵干燥,不能進水、滴藥,防止感染,如果穿孔面積小,通常3周到一個月會自行愈合。
有了噴嚏要打出來
有了噴嚏最好痛快打出來,因為打噴嚏本身是人體受到刺激時的防御反應,通過打噴嚏可以將體內(nèi)大量細菌與異物排出體外。如果忍著噴嚏不打,就很可能讓細菌‘回流’,進入到中耳、鼻竇里,引發(fā)中耳炎、鼻竇炎甚至鼓膜穿孔。
打噴嚏時最好主動遮擋,用紙巾或衣袖輕掩口鼻,背對他人,防止隨噴嚏帶出的病菌擴散。一旦出現(xiàn)鼓膜穿孔的癥狀,要立即去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