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患者疑問,由于害怕癲癇藥物的副作用,不愿長期服用,其實癲癇藥物的副作用發(fā)生于部分患者身上,由于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拒絕用藥,癲癇發(fā)作對患者大腦損傷遠大于藥物的不良反應,對于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忽視抗癲癇藥物不良反應的存在,也不能認為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很嚴重。
(一)所有抗癲癇藥物都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其嚴重程度因不同個體而異。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是導致治療失敗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大部分不良反應是輕微的,但也有少數(shù)會危及生命。
(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鎮(zhèn)靜、嗜睡、頭暈、共濟障礙、認知、記憶損害等)、對全身多系統(tǒng)的影響(血液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體重改變、生育問題、骨骼健康等)和特異體質反應。
不良反應可以分為四類
1、劑量相關的不良反應:例如苯巴比妥的鎮(zhèn)靜作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引起的頭暈、復視、共濟失調等與劑量有關。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增加劑量,盡可能不要超過說明書推薦的最大治療劑量可以減輕這類不良反應。
2、特異體質的不良反應:一般出現(xiàn)在治療開始的前幾周,與劑量無關。部分特異體質不良反應雖然罕見但有可能危及生命。幾乎所有的傳統(tǒng)癲癇藥物都有特異體質不良反應的報道。主要有皮膚損害、嚴重的肝毒性、血液系統(tǒng)損害。新型癲癇藥物中的拉莫三嗪和奧卡西平也有報告。此類不良反應一般比較輕微,在停藥后迅速緩解。部分嚴重者需要立即停藥,并積極對癥處理。
3、長期的不良反應:與累計劑量有關。如給予患者能夠控制發(fā)作的最小劑量,若干年無發(fā)作后可考慮逐漸撤藥或減量,有助于減少癲癇藥物的長期不良反應。
4、致畸作用:癲癇婦女后代的畸形發(fā)生率是正常婦女的2倍左右。造成后代畸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遺傳因素、癲癇發(fā)作、服用癲癇藥物等。大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癲癇藥物是造成后代畸形的主要原因。
此外,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的患者需要進行以下檢查:
血藥濃度監(jiān)測:在進行癲癇治療的同時,需要對抗癲癇藥物進行相關監(jiān)測。血藥濃度監(jiān)測是對治療患者藥物濃度范圍進行檢測的手段。合理的藥物濃度范圍會使大部分患者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并且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血藥濃度標準是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之間的平衡體現(xiàn)。
肝腎功檢查:抗癲癇藥物代謝根據其代謝途徑主要是通過肝臟和腎臟。為了預防長期服藥對肝腎造成損傷,在服藥前、服藥后1個月、服藥后2個月、服藥后3個月分別進行肝腎功檢查,確定肝臟、腎臟有無明顯影響。而后每3個月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