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立位平衡訓練和平地短距離移動動作前的準備訓練
摘要:隨后進行身體重心的前后移動動作;再訓練患者單膝立位平衡的保持,當患者單膝立位靜態(tài)平衡穩(wěn)定后,可進行單膝的動態(tài)平衡訓練,如讓患者把一側下肢抬起的動作,再從單膝立位進展到立位。
手膝位(爬行)平衡訓練。此訓練可作為立位平衡訓練和平地短距離移動動作前的準備訓練?;颊呷∠ナ治?,在能控制靜止姿勢后,進行身體前后及左右的移動動作,如能較好地進行前面的活動,則讓患者將一側上肢或一側下肢抬起,隨著穩(wěn)定性的加強,再將一側上肢和另一側下肢同時抬起并保持姿勢的穩(wěn)定,以增加訓練的難度。
(3)雙膝立位平衡訓練。由于支撐面積減小、重心提高,雙膝立位平衡難度比坐位平衡難度大。雙膝立位平衡與手膝位訓練的目的和適應證相同,此活動除需患者具有頭與軀干的控制能力以外,還增加了軀干與骨盆的控制能力?;颊呷‰p膝立位,先訓練靜態(tài)平衡,隨后進行身
體重心的前后移動動作;再訓練患者單膝立位平衡的保持,當患者單膝立位靜態(tài)平衡穩(wěn)定后,可進行單膝的動態(tài)平衡訓練,如讓患者把一側下肢抬起的動作,再從單膝立位進展到立位。
(4)站位平衡訓練。站位平衡訓練是
偏癱康復治療中的最重要部分。每個患者都希望恢復行走能力,而站位平衡是正常行走的必要條件。Bobath曾經指出:“行走所需的各種能力都應在站位時做好準備。那些尚未恢復站位平衡即開始行走的患者必將加重痙攣模式,使行走既費力又不安全。”站位平衡訓練包括雙足和單足的支撐靜態(tài)平衡訓練、自動態(tài)平衡訓練(軀干擺動、上肢和下肢向不同方向移動)和被動態(tài)平衡訓練(被動向前、后、左、右擺動和旋轉軀干、骨盆,被動移動上肢及下肢,訓練患者的立位平衡反應)。
1)正確完成起坐過程:首次站立的患者往往是以重心偏向健側的姿勢起坐,并且體重不能充分前移。由于運動時需要費力,在起坐過程中就可加重患側的痙攣,致使很難完成站立的動作。Davies曾經講過,從一開始就指導患者以正常的運動模式運動,會使日后的康復來得更容易更迅速?;颊咴诘首由献€(wěn),雙腳平放在地上,治療師幫助雙
手交叉向前伸夠到面前的凳子。凳子所放的位置要使患者的手放在上面時肘關節(jié)能伸直,頭向前超過腳。此活動練習的是重心前移而不是向下,當患者體重前移患足有了持重感后就可逐漸擺脫前面的凳子,把重心提高,向更高、更遠的方向夠治療師的手或其他目標。經過反復練習,患足有了足夠的持重感后,治療師可將雙手放到骨盆兩側向前向上推骨盆并同時鼓勵患者站起來。在起立過程中,
髖關節(jié)的伸展一定要先于
膝關節(jié)伸展,這樣可以避免膝過伸的產生。一旦產生了膝過伸,患側持重就很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