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仍然存在一部分超聲下沒辦法區(qū)別良性還是惡性的病人,現在有超聲引導下的穿刺細胞學檢查,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在國外,穿刺是金標準,基本上需要開刀的病人,手術前都要做穿刺。中國則是近幾年才開展起來。穿刺的好處在于,良性的病人無法完全排除惡變,可以通過穿刺區(qū)分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是良性,病人就可以免去開刀之苦。
現在很多人的觀念,做穿刺就是為了驗證腫瘤是惡性的,但實際上,我們要說明的是,如果超聲已經明確是惡性的,一般不建議病人再去穿刺,沒必要造成第二次創(chuàng)傷。
很多患者有顧慮,認為穿刺會把腫瘤戳破,其實不必要有這種擔心。如今技術發(fā)展了,超聲引導下的穿刺,定位非常精確,穿刺針也是非常細,基本不會造成醫(yī)源性播散這種情況。當然,穿刺之后我們也會建議病人盡早手術,不要穿刺之后耽擱兩三個月再開刀。
甲狀腺良性腫瘤到底要不要開刀?
大部分良性的病人其實不用開刀,畢竟良性的腫瘤,不會對生活、生命造成影響,開刀之后反而對身體造成創(chuàng)傷。甲狀腺功能對人體還是很重要的,開刀還要冒風險,也浪費醫(yī)療資源。最關鍵的是,良性腫瘤切除之后還是需要吃藥,因為手術并沒有把所有甲狀腺都拿掉,留著的部分還是可能再長結節(jié)的,所以需要吃藥控制。當然,并不是說所有良性的都不用開刀,確實需要開刀的也有。大致分為五類:
1.生長速度快,造成壓迫癥狀。病人可能呼吸都有困難,甚至造成吞咽困難。
2.懷疑是惡性腫瘤的應該開刀。
3.長得深,一直長到胸骨后面的也需要開刀。
4.良性腫瘤引起甲亢的,藥物治療與其他治療都沒用的應該開刀。
5.心理壓力大。吃不好,睡不好,焦慮甚至抑郁。這種情況下考慮開刀。
遇到這種病人,醫(yī)生必須先正確疏導。病人往往開刀前,焦慮的是這個腫塊在身體里該怎么辦,而沒有考慮開完刀之后,還有多少問題。有些病人會發(fā)現,開完刀之后造成的問題比不開刀還要大,可能也就不想開了。當然,確實有部分病人影響外觀,男性領子沒法扣了,領帶沒法系了。女孩子脖子原本挺細的,卻局部腫出來一塊。這種嚴重影響外觀的,給生活造成不便的,也能考慮手術。
甲狀腺腫瘤術后患者懷孕期間,是否需要停藥?會不會影響生育?
非但不能停,有些反而需要加大藥量。
懷孕期間不能停。孕早期,胎兒神經系統發(fā)育和甲狀腺激素密切相關。一開始胎兒甲狀腺未發(fā)育成熟不能產生這種激素,如果孕婦自己也不補充,孩子發(fā)育可能會造成影響。懷孕期間,如果是有腫瘤的病人,腫瘤還會長得比平時快,所以更需要吃藥。
一般規(guī)律,懷孕期間,甲狀腺藥的總量一般要增加30%劑量。因為懷孕期間,體重會增長,最起碼也要重15斤。藥量和體重其實是有關聯的,所以大部分病人需要增量。當然具體增量多少,還是要根據隨訪的甲狀腺功能來定。孕早期密切隨訪很必要。
有一點必須讓大眾知道的是,吃藥對胎兒沒有影響,那么多病人,那么長時間,沒有發(fā)現吃藥導致孩子有問題,也沒有因為吃藥導致不孕的情況。
甲狀腺癌患者不能吃十字花科食物?
甲亢和甲減的病人需要限制十字花科植物,但甲狀腺癌患者并不需要。
十字花科食物不會造成腫瘤復發(fā),而是影響甲狀腺素的合成。其實,所有病人在開完刀之后,甲狀腺都已經不工作了,全靠口服甲狀腺素替代,和吃不吃十字花科食物沒有嚴格要求。
對于甲狀腺癌患者,我們建議低碘飲食,均衡膳食。在核醫(yī)學科其實有一張表格,告訴病人哪些食物含碘多不要吃或少吃。小的海產品,例如蝦皮、紫菜、海帶含碘量高,建議少吃。對于三文魚、海參等含碘量不高的食物,一般都可以吃。
(實習編輯:許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