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常聽說南瓜能降血糖?真的假的?
以往對2型糖尿病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在從正常狀態(tài)向糖尿病轉化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體重的變化,隨著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逐漸下降,胰島素分泌減少
胰腺通向小腸的管道與來自膽囊的膽管是共用的,而且比較狹窄。所以如果膽囊發(fā)生炎癥或者結石的時候,會造成通道受阻。一旦通道受阻,胰腺所分泌的含有消化酶的胰液排出不暢,這時胰液就會返流回胰腺。
糖尿病人年齡在10~30歲,應在確診為糖尿病后第5年內到醫(yī)院眼科做全面檢查;若年齡大于30歲,則應在確診時就開始到醫(yī)院眼科做全面檢查。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煙、戒酒、避免應用止痛劑及其他容易造成腎損傷的藥物,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推薦成人每天攝入蛋白質以每公斤體重0.8--1g為宜。
對于臨床期的糖尿病患者,腎陽虧虛證常見,屬于腎陽虛證者可用濟生腎氣丸治療。有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濟生腎氣丸可降低臨床期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
類脂質漸進性皮膚壞死的治療糖尿病患者必須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但即使糖尿病被控制后,皮損也不能完全消退,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對皮膚病變主要是采取對癥治療,同時可加服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還需注意避免小腿外傷及長時間站立,有條件者最好抬高雙下肢,并注意防寒保暖。
由于高血糖會導致神經病變或是神經損傷,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導致足部的一些問題。神經損傷可能會使你的足部感覺變得麻木。甚至你可能不會想到一個小傷口或是一雙比較緊的鞋子會導致傷口不愈合,水泡或是其他更多傷口。
足部問題對糖友是一大威脅,但若糖友了解危險性以及預防之道,可以減少足部潰瘍的發(fā)生。此外,因醫(yī)療科技與時俱進,糖友即使不慎發(fā)生足部潰瘍,若能積極治療、適當照顧,亦可減少截肢悲劇。
糖尿病足:患者需每天檢查雙足一次,觀察有無皮膚溫度(如有無冰涼感覺)和顏色變化(如顏色變暗)、感覺變化(如有無疼痛),有無破損和感染等情況,若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
勿自行使用藥物軟化角質,若胼胝較厚或出現(xiàn)裂痕時應立即到正規(guī)糖尿病專科醫(yī)院由經過培訓的糖尿病足診治專業(yè)人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