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極容易被陰道炎纏上身
摘要:霉菌性陰道炎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婦科疾病,75%的婦女至少經歷過一次感染,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現白色或黃色塊狀物,嚴重者外陰局部燒灼樣疼痛、黏膜潰破等。除了肥胖、妊娠以及近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以外,糖尿病也是引起霉菌性陰道炎的重要病因。
40多歲的王女士平時很注意衛(wèi)生,但從去年至今外陰反復瘙癢、白帶呈豆渣樣,在醫(yī)院檢查確診患了念珠菌性陰道炎。在用藥后瘙癢癥狀減輕,然而一旦停藥又馬上復發(fā),王女士很苦惱,輾轉多家醫(yī)院卻始終不能治好。后來,王女士來到??漆t(yī)院,醫(yī)生在了解病情后,讓王女士再查查血糖,結果顯示:即查血糖16.5毫摩爾每升,尿糖++++,次日復查空腹血糖為15.54毫摩爾每升,尿糖++++。醫(yī)生看了結果后告訴她:造成念珠菌性陰道炎反復發(fā)作的“罪魁禍首”可能就是糖尿病。
醫(yī)生介紹,部分糖尿病患者以外陰瘙癢為首發(fā)癥狀,但往往容易被忽視而長治不愈。在念珠菌性陰道炎久治不愈或反復出現時,尤其是一年內有癥狀并經真菌培養(yǎng)證實有發(fā)作4次或以上時,不妨查查血糖以明確是否根源在于糖尿病。
霉菌性陰道炎:私處充血水腫,越到晚上越易癢
霉菌性陰道炎和滴蟲性陰道炎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患霉菌性陰道炎的女性,越到晚上越癢,有時癢到睡不著覺。貼附在陰道壁上有層膜,霉菌性陰道炎患者有時會從陰道流出像豆腐渣一樣的東西。此外,陰道黏膜有紅色的充血、水腫現象,還伴有灼熱的感覺。
糖尿病患者易罹患陰道炎,是因為陰道上皮細胞內的糖元超過了正常水平。糖屬于酸性物質,這樣會改變陰道內的pH值使陰道酸度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繁殖。當陰道環(huán)境呈酸性,霉菌就特別容易高發(fā),尤其在陰道pH值為5.5時,最適合霉菌生長。
另外,糖尿病患者免疫能力低下,抵抗力差,容易遭到細菌侵襲,加上常較長時間用廣譜抗生素,這又會改變陰道內微生物之間的相互抑制關系,也容易誘發(fā)霉菌性陰道炎。
霉菌性陰道炎治療不要使用
專家提醒,患者在患病期間,一定不要吃消炎藥,因為消炎藥就類似抗生素,是有助于霉菌生長的,這樣使得霉菌性陰道炎反而更不容易治療。
由于霉菌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有利于繁殖和生長,所以,首先要把陰道的pH值降下去,降到4-4.5,霉菌就不易繁殖。
此外,可以用堿性消毒液,如3%的碳酸氫鈉溶液,來洗陰道,也可以將一些治療霉菌的藥物放入陰道內。
患上霉菌性陰道炎,一般需要采用抗真菌藥物治療7天以上,自行應用非處方藥物或洗液很容易導致藥不對癥,因此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對于反復發(fā)作的霉菌性陰道炎,如不能查明原因,應及時檢查血糖,排除糖尿病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