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口腔保健
摘要:孩子就不愿吃含纖維多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影響全身正常生長發(fā)育。因此,“乳牙總是要換的,壞了不用治”的看法是錯誤的。
嬰幼兒口腔保健
嬰幼兒是人生的起始階段,此時口腔最大的變化是從無牙到長出
牙齒??谇缓惋B頜面的正常生長
發(fā)育和牙齒萌出以及維持其正常功能,對嬰幼兒一生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至關重要。維護嬰幼兒期的口腔健康有利于均衡攝入營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全身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嬰幼兒期又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健康、排列整齊的乳牙是孩子正常發(fā)音的生理基礎。
從出生開始,家長應為嬰幼兒清潔口腔。
嬰兒出生之后,家長應每天用軟紗布為孩子擦洗口腔,可有效預防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稱“鵝口瘡”)。牙齒萌出后,可用紗布或軟毛刷輕輕地為孩子擦洗口腔和牙齒。當多顆牙齒萌出后,家長可用指套刷或軟毛刷為孩子每天刷牙2次,并確保清潔上下頜所有的牙面,特別是接近牙齦緣的部位。兩歲大的孩子會想自己刷牙,但父母應明白這個年齡孩子手的精細運動能力尚未形成,不能真正刷干凈牙齒。因此,家長應幫孩子刷牙,每日至少2次。
不當的喂養(yǎng)會危害嬰幼兒口腔健康
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天然食品,相對于人工喂養(yǎng),
母乳喂養(yǎng)時乳牙患齲病的危險性低。喂奶姿勢會影響嬰幼兒頜面部的生長發(fā)育,最好抱著喂。奶瓶是人工喂養(yǎng)的器具,奶瓶放置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造成牙頜畸形。奶瓶喂養(yǎng)時應選用合適的奶嘴,避免孔洞太大,奶液不需吸吮就流出,使嬰幼兒咀嚼肌得不到應有的鍛煉,不利于口頜的正常發(fā)育。乳牙萌出之后,不要讓幼兒長時間含著裝有甜奶或甜飲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覺,否則會造成嬰幼兒齲。1歲后應盡量減少使用奶瓶,且奶瓶內只能裝白水和無糖奶,用杯子或勺喂含糖液體(如甜奶、果汁、蜂蜜水等)。1歲半到2歲應停止使用奶瓶。因為長期用奶瓶喂養(yǎng),除了容易發(fā)生齲病外,還可妨礙孩子咀嚼功能的發(fā)育。
莫把病菌口口相傳給孩子
唾液是細菌傳播的載體。喂養(yǎng)人可以通過把食物嚼碎喂孩子,以及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試溫度等方式將口腔中的致病菌傳播給孩子。致齲細菌越早傳給孩子,孩子越易患齲病。所以看護人應注意喂養(yǎng)衛(wèi)生,糾正不良的喂養(yǎng)方式,同時關注自身的口腔衛(wèi)生,避免把致病菌傳播給嬰幼兒。
注意喂養(yǎng)器具的消毒
奶瓶等嬰幼兒喂養(yǎng)器具必須做到消毒滅菌,否則,寶寶吃奶時會將細菌帶入嬰兒體內,導致腹瀉、嘔吐,還可引起“鵝口瘡”。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后24小時內沒有使用的奶瓶,仍需重新消毒,以免滋生細菌。
嬰幼兒從牙萌出開始,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和口腔衛(wèi)生指導
嬰幼兒應該在第一顆牙齒萌出后6個月內,就由家長帶去醫(yī)院檢查牙齒,請醫(yī)生幫助判斷孩子牙齒萌出情況,并評估其患齲病的風險,提供有針對性的口腔衛(wèi)生指導,如果發(fā)現齲病等口腔疾病應及早診治。此后每半年檢查一次牙齒。
健康完整的乳牙列是恒牙健康的基礎
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夠發(fā)揮正常的咀嚼功能,可保障恒牙和頜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有利于孩子準確發(fā)音,引導恒牙正常萌出,使兒童獲得健康并使用終生的恒牙。
鼓勵兒童多吃纖維性食物,增強咀嚼功能
健康的飲食結構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會使兒童受益終生。兒童應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別是多吃蔬菜和新鮮水果等纖維含量高、營養(yǎng)又豐富的食物,這樣,既有利于牙齒的自潔作用、不易患齲病,又有利于口腔頜面的生長發(fā)育,促使牙齒排列整齊,增強咀嚼功能。
刷牙后睡前不再進食
由于人在睡眠期間口腔運動少,唾液分泌量低,口腔的自潔作用差,如果刷牙后睡前再進食易患齲病和牙齦炎。此外,兒童應養(yǎng)成規(guī)律飲食的習慣,除每日三餐外,盡量少吃零食。如果吃零食也應有規(guī)律,可在兩正餐之間加零食。
幫助孩子盡早戒除口腔不良習慣
兒童口腔不良習慣有: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應盡早戒除,否則會造成上頜前突、牙弓狹窄、牙列擁擠等口頜畸形。如果3歲以上的兒童仍存在上述不良習慣,且不能通過勸導而戒除,應及時到醫(yī)院診治,通過適當的矯正方法,幫助其戒除不良習慣。對有口呼吸習慣的孩子,應檢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暢,治療扁桃體腫大、腺樣體肥大、鼻甲肥厚等病癥,及時糾正口呼吸。
早期矯治前牙“地包天”(前牙反咬合)畸形
上頜骨發(fā)育不足和
遺傳等先天因素是前牙反咬合的病因,不良的喂奶姿勢和兒童的不良習慣也可造成前牙反咬合。前牙反咬合可限制上頜骨發(fā)育,導致下頜過度前伸,造成顏面中部三分之一凹陷,明顯影響面貌,早期矯治可糾正或減輕面貌改變,取得相對好的治療效果。乳前牙反咬合的最佳矯治時間為3~4歲。
齲病應及時治療
齲病影響兒童口腔和全身健康。齲病最初的表現是牙齒局部變色,一般為黑色,有時在上前牙表現為白堊色改變,進而牙齒表面硬組織剝脫,形成齲洞,直至牙齒完全崩解,脫落。齲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齦、面部腫脹,甚至高熱等全身癥狀。齲病長期得不到治療可造成兒童偏側咀嚼,雙側面部發(fā)育不對稱;還可影響恒牙的正常發(fā)育和萌出。如果沒有健康的牙齒,孩子就不愿吃含纖維多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影響全身正常生長發(fā)育。因此,“乳牙總是要換的,壞了不用治”的看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