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型血吸蟲病別名:腦血吸蟲病
(一)治療
1.病原治療 我國曾先后采用銻劑、呋喃丙胺、六氯對二甲苯與硝硫氰胺等藥物治療血吸蟲病,但自1977年國內合成吡喹酮后,上述藥物均已被吡喹酮替代。本藥不但可以殺死成蟲,尚可殺滅蟲卵并抑制蟲卵肉芽腫生長。吡喹酮劑量和療程如下:常規(guī)使用的總劑量為成人60mg/kg(60kg以上按60kg計算),兒童體重<30kg者總劑量為70mg/kg,2天療法,分4~6次餐間口服。本藥的不良反應一般均輕微和短暫,毋須特殊處理,但有個別患者發(fā)生昏厥、精神失常、癲癇發(fā)作,因此對精神病及反復癲癇發(fā)作者,治療應慎重并作好相應措施。
2.手術治療 手術的指征是:大的占位性肉芽腫,有明顯臨床癥狀者可施行開顱手術切除;對腦部炎癥水腫反應,造成急性顱內壓增高,有腦脊液循環(huán)阻塞或腦疝形成而脫水劑療效不能持續(xù)或無效時,根據(jù)病人情況可施行一側或雙側顳肌減壓術或腦室-腹腔引流術。但術后一般仍需內科驅蟲治療。
3.對癥治療 應注意休息、加強支持治療,有腦水腫、顱內高壓表現(xiàn)者應以甘露醇脫水治療,有癲癇發(fā)作者,應用抗癲癇治療,以控制發(fā)作。
(二)預后
及時進行藥物和外科治療后,治療效果良好,預后較好。
腦型血吸蟲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腦型血吸蟲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