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常伴有多組織、多器官的結構與功能的改變。及時做相關的各項檢查,對指導治療和預防并發(fā)癥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該要做哪些檢查,及多長時間檢查一次?
1、血糖監(jiān)測
血糖監(jiān)測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監(jiān)測方法,可以準確地反映血糖即時水平。也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糖友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決定檢查血糖的頻率和時間
2、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約120天內的血糖平均水平。目前已成為公認的評價血糖控制水平的檢測方法,也被當作評價糖尿病人所采用的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標準。建議每3個月檢測一次,檢查時不必空腹。
3、尿常規(guī)
包括尿糖、尿酮體、尿蛋白、尿白細胞等多項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可間接反映血糖水平,明確是否存在酮癥酸中毒等情況。尿中微量白蛋白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測定,有助于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每半年至少要有一次尿常規(guī)的檢查。
4、C-肽測定
通過測定血中的C-肽量的多少,可以反映胰島細胞的功能。其優(yōu)點在于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島素干擾,更準確的反應糖友自身胰腺分泌功能。也可鑒別各種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過正常,可認為是胰島素分泌過多所致。這個根據(jù)自己實際病情來看是否需要檢查。
5、血脂檢查
主要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亂,這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各種心血管疾病。血黏度增高的糖尿病人每天晚睡前最好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有助于調血脂和預防血管栓塞。正常者每年檢查一次,血脂紊亂者每三個月檢查一次,早晨空腹抽血檢測。
6、肝腎功能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腎功能等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腎病。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時存在肥胖、血脂紊亂、脂肪肝及肝功能異常,故還應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驗。每半年檢查一次。早晨空腹抽血檢測。
7、眼底檢查
視力、擴瞳查眼底,觀察有無糖尿病眼底病變或進展情況,每六個月檢查一次。
8、心臟檢查
標準12導聯(lián)心電圖、臥位和立位血壓。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可以發(fā)現(xiàn)各種心律失常并了解心肌供血情況。每3-6個月檢查一次。
9、神經科檢查
用10克單尼龍絲進行觸覺檢查,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另外,做立、臥位血壓測量,以判定有無“體位性低血壓”;肌電圖檢查可了解有無身神經病變。
10、四肢多普勒血液圖
查看下肢血管超聲及造影可以了解有無下肢動脈硬化或狹窄,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糖尿病足。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另外一些特殊檢查,只針對小部分糖友
1、X光胸片檢查:糖尿病人肺結核發(fā)病率比非糖尿病人高3~4倍,胸部X片可以明確是否同時合并肺結核或肺部感染。
2、腹部B超檢查:可了解糖尿病患者有無膽囊炎、膽結石、腎臟病變、胰腺鈣化或結石等。
3、骨密度測定:有助于發(fā)現(xiàn)骨質疏松癥。
4、CT檢查:患者一旦出現(xiàn)手腳不靈便,意識改變,口角歪斜,喝水嗆咳等,應做頭顱CT檢查,以便明確有無腦出血或腦梗死。